NEWS CENTER

新闻资讯


哈萨克斯坦舒城强夯工程纪实


发布时间:

2025-09-23

作者:

侯腾军

来源:

在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半沙漠山地,舒城强夯工程团队顶着超 40℃高温与风沙施工。团队身兼数职,克服设备保养难、高温中暑风险等问题,实行三班四倒赶工期,获公司物资与补贴支持。他们以精准施工诠释责任,用汗水夯实海外项目基础,在恶劣环境中书写建设者担当。

“在这片滚烫的沙海里,我们用每一次锤击,写下属于建设者的答案。” 

舒城的夏天,地表温度常超 40℃,脚下细沙烫得能烙人,风却像刀子割脸。这里是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的半沙漠折肘山地,我们的强夯工地就扎根在这片酷热、干燥、风沙肆虐的土地上。 

开工初期,人少事多,每个人身兼数职。姚经理独自扛起技术与后勤重担——白天顶着烈日放线测量,脚下沙子“咯吱”作响;还要联系设备、跟进配件、采购物资;夜晚在板房画图整理资料,直到灯光把影子拉得很长。风沙袭来时,大家全副武装,面罩、安全帽齐上阵,沙尘打在面罩上“噼啪”作响,只为把每一个夯点打准。强夯场地满是细沙,走几步鞋里就灌满沙子。烈日下,沙子又烫又软,行走比平地费力得多。为防沙子灌进鞋里,大家必须穿高帮鞋,但高帮鞋不透气,脚很快发热,不少人得了脚气。每天收工第一件事就是洗澡、冲脚,冰凉的水冲 下去,能驱散一整天的疲惫。午后的风最狠,黄沙卷着热浪扑面而来,天地间一片昏黄。挂测人员一手扶塔尺,一手遮额,眯眼捕捉刻度;司机们在烈日下拆卸门架、更换主绳,汗水顺着安全帽带滴落,在铁板上瞬间蒸发,留下盐渍。 施工工艺为两遍点夯、一遍满夯。为赶工期,两台夯机通常同时点夯,“咚——咚——”的锤击声在空旷沙地回荡,震得人胸腔发颤。点夯后再实时调配,有时一台转去满夯,另一台继续点夯;甲方催得紧时,两台同时满夯。工作面不连续,打完一块必须立刻倒换区域,意味着总有一台车要不停更换主绳、拆门架、装门架。重复的动作,在酷热与风沙中消磨体力,也考验耐心。 

设备保养同样艰难。半沙漠地区的粉尘像砂纸般加速设备磨损,我们提前从国内订购易损件,现场小心使用、及时维护。一旦出现故障,项目经理第一时间协调采购,必要时从国内紧急调运。专管设备的康总大力支持、特事特办,确保施工不断档。炎热天气下,大家喝水量剧增。项目部协调提供充足水分补给,配备了防暑药品和相关福利。每天中午最热时,我都会把矿泉水、西瓜送到工地,冰凉的西瓜咬下去“咔嚓”一声,清甜汁水在口中炸开,仿佛空气都凉了几分。 公司支持始终是坚强后盾。夏季补贴足额发放,特殊情况特事特办。总包方和甲方提供的伙食不错,荤素搭配、营养均衡,让大家吃饱吃好,干活更有劲。 

正常施工后,我们实行三班四倒制度,机器不停,人员轮班休息。前期,装载机活全压在杨国忠肩上。白天推平夯坑、抽油加油;夜里灯影摇曳,他不是补油就是推坑。风刮得人睁不开眼,沙子打在脸上生疼,他也只是笑笑。后来我提前到场,参与测量放线与现场安排,并协助防暑物资统筹,让工作衔接更顺畅。不久,公司又派来一名新司机,两人才开始两班倒。他们不多言语,只把每一个细节做到位,像这片沙地里最沉默却最坚实的夯点。工期紧、甲方盯得紧,但我们没有退缩。每一次锤击,都是对质量的承诺;每一道夯痕,都是对责任的诠释。

当最后一锤落下,黄沙中的夯点像一条沉默的战线,静静延伸向远方。这是我们用汗水和坚持,在舒城烈日与风沙里打下的印记。夕阳西沉,天边金红,风里燥热褪去,心中负担才慢慢平稳。那一刻,我们知道,又一天的硬仗,我们赢了。

脚踩松软沙土,感受余温渐散,我常想:每一粒黄沙都见证了我们的坚守;每一次锤击都敲响了责任的誓言;每一步、每一锤,都夯实了我司在国外项目的 坚实基础。“在这片滚烫的沙海里,我们用每一次锤击,写下属于建设者的答案。”

关键词: